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第2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历史本质特征。

  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加深对一些历史现象的理解。

  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教学难点

  物质生活与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赵本山和宋丹丹是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他们合演的许多小品脍炙人口,深受大家喜爱。由他们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就把全国男女老少乐翻了天。不知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师: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投射到一百年前,就会发现现在社会生活相对于一百年前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1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来对比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今天"与"昨天"的变化。

  [推进新课]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不知道有一种在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服装款式与孙中山有着密切联系。这一款式服装叫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

  

  生:它就是中山装,听说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相当流行。

  师:不错,这就是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它与西装、剪辫构成了20世纪初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潮流。当然这一潮流也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中国近代"断发易服"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中国近代"断发易服"潮流的来龙去脉。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