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案第1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领会其内容和实质,了解其推行的措施,分析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分析思想活动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董仲舒的核心主张,学会分析思想与专制政治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解读其对中国后世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两汉、宋、明被多次改造,一方面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衍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内涵,我们的态度是取精去粗,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汉武帝推行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实质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 从"无为"到"有为"

  教学要点:①汉初"无为而治"的原因及效果。 ②"无为而治"产生的新问题及时代新要求。

  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教学要点:①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②董仲舒出现的途径 ③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伦理、经济主张及目的。

  第三目 儒学成为正统

  教学要点:①在组织方面 ②在理论经典方面 ③在教育方面 ④重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从"无为"到"有为"

  导入设计:出示孔子、秦始皇、刘邦三人像,提出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主张何种治国方略?是何原因?从而导入新课。采用史料研读的方法,补充《史记》《汉书》相关材料使学生理解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五经博士仅为具官待问,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然而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

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