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案4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案4第1页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四章第三节

>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代表地区、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以及存在问题,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上一节内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按照自身的授课逻辑与框架重组教材,力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简地掌握本节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尝试增加相关资料,充实、更新教材,争取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活的知识"。

>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的延伸,学生会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难点在于把工业区位因素具体化地应用于鲁尔区(传统工业区的代表)之中,去分析其兴盛的条件、衰落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其过程涉及到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德国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涉及到了地理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各个方面的渗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案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将课堂时间最大程度地交予学生,让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工业区域因素的分析方法。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