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1页

【课时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2、重点理解"独"、"异"、"倍"、"思"、"遥"等字;

3、体会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感受家庭的亲情;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板书好整首古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阳/习俗

1、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只有17岁,当时他正在京都长安求学。

2、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这首"最有影响"的诗,读上三遍,做到"字字入目,字字出声"。

3、这首诗加上题目,一共37个字,哪些字词你已经读明白了?(学生说明白后,请他上黑板用"△"标在读明白的字词下。)

忆--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倍--加倍,更加,格外;遥--遥远;遍--都;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击下列词语:

◆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出示:重阳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 茱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是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以避灾。

这个"萸"字很容易写错,看老师写这个字。(板书"萸",并讲解写字要领)请大家把这个字一笔一划地写一遍。

二、思亲/怀乡

1、这首诗的题目很长,有9个字,如果只保留一个字的话,应该保留哪个字?("忆",这个字和诗句中的哪个字意思差不多?"思" )这一"思"字道出了诗人王维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思念亲人,想念亲人。(板书:思念)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不是,"每逢佳节")这里的"佳节"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重阳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往往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每逢佳节",王维就会格外地思念亲人。)

◆ 五月初五端午节,王维看着碗里的粽子,吃得下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八月十五中秋节,王维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高兴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目睹着人们成群结伴,登高处,插茱萸,饮酒作乐,他只能待在旅馆里,快乐吗?请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同学们,王维只是在"每逢佳节"的时候才思念亲人吗?(不是,你从哪个字感觉到的?"倍",加倍、格外、更加,说明王维平日里也在思念亲人。真是"佳节有限,思念无限"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