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教案4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教案4第1页

 《骑桶者》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

2、了解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学习重点:领会文章内涵

学习难点:"虚构""事实""真实""想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或两课时

一、 导课

骑马、骑牛、骑自行车、小孩子骑扫帚、骑木棒,你可听说过能骑桶的人?

二、 感知情节,探究主题

1、 骑桶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 你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预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性格弱点;交流方式......)

3、 走进作者: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作品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