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教案2第1页

 《骑桶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3、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节课

课前准备:

将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绍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2)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有没有看到骑桶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骑马、骑牛、骑自行车、小孩子骑扫帚、竹马等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看过或听说过骑桶飞翔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来学习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

(二)作者简介:学生来讲,老师补充,幻灯片展示

内容: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21岁时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排除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以《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