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笔记(岳麓版必修2)
历史:1.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笔记(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生产力低下

平均分配

2、商周时期:井田制

性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产生:井田制开始商,盛行于西周

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井田制的瓦解:"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西周周王室衰微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过程: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私有制开始

产生税制改革--井田制加速瓦解

国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确立

影响:政治--分封制崩溃

   经济--土地私有制确立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商鞅-土地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依军功行田宅"。

税制改革: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关于井田制的性质及经营方式,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认为井田制是一种村社土地制度,井田上的生产者主要是村社成员或自由民。②认为西周是奴隶社会,周王封赐给各级奴隶主的井田,统称"公田"。奴隶主将分到的井田分配给自己的奴隶集体耕种。此外,奴隶主还鼓励奴隶开垦井田之外的荒地,称"私田"。土地的耕种者奴隶是没有土地的。

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概况:战国--出现、两汉--发展、两宋--迅猛发展、明清--普遍

原因:土地的稳定性--动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

   自耕农的不稳定性--来源

危害:①对农民而言:丧失土地,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统治不稳定。

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