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案第1页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9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1940年12月20日,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1936年6月15日,与鲁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反对内战。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1.求学时期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1901年毕业,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2.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一年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回国任教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