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页

 2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三(1)班教师 康培林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复习《乞巧》,并集体背诵,引入《嫦娥》

2.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会背诵《嫦娥》。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一: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8分钟左右)

独学:

标一标:给课文后面古诗中的生字注上音。

读一读:自由读古诗,3分钟后比赛谁读的最正确。

互学、群学:

(1)师生互动,识记生字"屏、烛、晓、偷"。

(2)指名读古诗。

(3)优生泛读古诗。

(4)集体朗读古诗。

自学探究二:理解古诗意思。(12分钟左右)

独学:

 借助下面的注释写写古诗的意思,3分钟后读给大家听,看谁对古诗的意思理解的最好。

长河:银河,天河。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碧海青天:嫦娥在月宫中过着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互学、群学:

(1)指名讲古诗意思。

(2)师生互动,总结古诗意思。

 《嫦娥》这首诗的意思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已下沉了。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偷吃灵药的事,因为她每夜对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