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第1页

城关中心校侯家庄小学

五 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五年级语文组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教学

重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牧童》

自主学习

一、导入:

  1.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二、自学体验:

  1.师配乐范读。 2.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四、归纳提升: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舟过安仁》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导题;板题;读题;解题;作者简介(精短)。

  2、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二、自学体验:

  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全班整读。

  四、归纳提升:

  1.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2.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清平乐.村居》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自学体验: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2.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3.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四、归纳提升: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