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案第1页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教学过程: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请判断水的分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否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转化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也就是反应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在反应物,或只存在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可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