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5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5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设计主题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史料教学,巧妙地创设历史情景,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个原本抽象复杂的内容,用具体的历史人物、故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呈现出来。将近代中国的时代变革与历史中人物的命运选择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本课的核心人物的命运的沉浮反映出时代的变革。

  按照《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近代化史观、眼光向下的社会生活史观,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课堂问题在设计与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努力做到"接地气",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创设学习情景、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升华提高这四个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团队合作探究的能力。将大时代变革下的选择,与当今改革开放背景下青少年的人生选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明白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润雨无声地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比较熟悉近代中国的历史,对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评价等有过系统的学习;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经过半年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较大提高,也逐渐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 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岳麓版必修Ⅱ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教材以"变动"为轴,通过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和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的产生的阐述,说明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学习本课,可进一步理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因此,它上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下启近代中国百年近代化的历程。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涉及的历史跨度长,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历史,在教学中应注重教材整合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因此,将重难点确定为以下内容:

  【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依据:学生对自然经济的概念及逐渐解体的表现理解不准确,需要教师合理组织相关史料进行引导提示。)

【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依据:民族资本主义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