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导学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导学案(共两课时)第1页

课 题 12、桂林山水 课 时 两课时 主 备  杨兴华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 习

重 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学 习

难 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仿写。 学 情

分 析

课前预习任务:

1、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标注自然段。

2、圈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3、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熟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师: 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

2、播放课文朗读课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 预习展示与交流

1、 我会读: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师强调"泰,障"的读音。

本课多音字:卷 似,"骆驼"的"驼"读轻声

2、我会写:每组同学选择一个书写易错字进行强调

  3、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澜、瑕、攀、泰的写法和笔顺。

  4、完成两导两练P5初读点拨第1题。同桌互判,集体订正。

5、根据意思,猜出下列词语。

  (1)天下第一 。 ( )

  (2)高高的山峰笔直地耸立着。 ( )

  (3)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 )

  (4)形容声势雄壮浩大。 ( )

三、再读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正字。

 2、展示朗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设问导读,整体感知

1、读文填空:(或参考两导两练P6初读点拨第3题)

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

2、按"总--分--总"的结构,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段意。

3.汇报反馈。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 直接导入

二、 精读感悟

(一)赏桂林的水

  1.自读第二段,思考:漓江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并在课本上画出体现其特点的句子。

大海: 西湖:

  漓江(三个字):

2、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教师点拨: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着仿写。

  三、看桂林的山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2、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四、品诗情画意

  1.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2.引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真是(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这幅画指的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小贴士】: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五、课堂小结: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六、根据板书,指导背诵

七、延伸阅读

游客感怀: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