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学会概括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出示两个生活中问题:

1.一列货车可以装60吨货物,要运542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

2.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420本,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在作业本上。

(2)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随时进行巡视,了解学习情况。部分学生在思考第2题会遇到困难,可以适时停下进行教学。

(3)先交流542÷60的算式和结果,学生说说想法

(4)再交流420÷30,问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怎么样的困难?

   如果你来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呢?你是怎么估计的?(根据学生的估计得出一个共识:商比10大,比20小,是一个十几的数)

   如果有学生会计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边演示边分析,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进行思考。

   在板演的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

   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在学生叙述后归纳42个十除以30得到1个十,所以商写在十位上)

   余下的12表示的什么?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20又表示120个多少?(在学生说过后强调第一次除后余下的数要和下一位合并在一起继续往下除)

   学生在理解后在本子上继续完成,并提醒学生可以通过验算来确保计算的正确。

二、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算法

1.提问:如果要把420本书,按每班40本分,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按每班50本分又可以分多少个班呢

(1)学生独立完成

(2)对两道题目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归纳在计算中的方法,注意点。

(主要是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体验,能总结出前两位够除,商在十位上;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数去除,因此商在个位上)。

   

三、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反馈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1.我来做"医生"。

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第4页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

(2)学生根据题目所出现的错误自己归纳错误原因。

(3)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改正的过程

(4)大组交流每一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要注意的地方:

  (1)商末尾的0不能掉

  (2)计算的每一步都要细致,不能出现错误

  (3)前两位够除时商在十位上,不够除时,商在个位上。

  (4)要养成用乘法检验的习惯

2.小小"神算手"

学生独立完成第4页第1题,完成在数学书上。同时请同学板演,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其他出现的错误。

独立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先说说

(1) 哪道题目你认为比较难算的,为什么?

(2) 哪道题目你认为比较容易算,为什么?

(3) 你最想交流哪道题目,为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第4页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问,在学生解决完毕后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法进行思考?

4.拓展性练习

 第4页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分析,有什么规律

 (3)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大组讨论。

发现:1.长的米数不断减少,宽的米数不断增加

2.长缩小多少倍,相应的宽就扩大多少倍

3.不管长和宽怎么变化,它们的乘积一直不变,一直是360。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想对自己和同学说些什么?

   可以用简图来表示出这两个问题情境。

把两个问题一起呈现,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连接。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经验储备来解决问题,教师只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重点的提问来清晰关键的地方。

 

 

 

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并能在比较分析中形成对这一类除法算式的整体把握。

通过学生自己查错,可以反馈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算法掌握的情况,在归纳错误原因时也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来回答,把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暴露出来,也是起到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次进行整理的作用。

第2问除了可以用

800÷10

40×2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三问:一问怎么做;二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三问还可以怎么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道题目的设计教师要能充分把握,教材在通过分析,找规律,形成发现。进行反比例知识的渗透。知识的形成就是逐步慢慢积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