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案设计第1页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女娲补天》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理解新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试着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四、搜集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二、 教学课题(《女娲补天》)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教师指导,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能正确认读"塌、挣、熄、冶、炼"5个生字;通过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能正确读写"隆、塌、燃、熊、挣"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燃烧、围困、挣扎、熄灭"等词语。(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第一课时)深入读文,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第二课时)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第二课时)

(二) 评价设计

1、目标1:课堂上将通过学生认读词语、读文的方式,使90%的孩子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老师指导,使85%的孩子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目标2: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教师纠正,使90%的孩子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读破句子;通过分段朗读,交流,指名发言,使85%的孩子能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目标3:课堂上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发言等形式,使75%的孩子能体会出女娲为了拯救受苦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课文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女娲补天》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图片中找到了相关图片,丰富的画面带领学生回到古代,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