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第1页

第6课 戊戌变法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 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

6.教师讲述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