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1 第2章第2节离子反应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1 第2章第2节离子反应 教案第1页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有一类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请大家回忆是哪类反应?并思考参加这类反应的物质的组成特点。

习 实验探 究 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投影:

1. Cu 、NaOH 、KNO3 、蔗糖在下列三种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

① 固体__________

② 水溶液(Cu除外)_______

③ 熔化_________

2. HCl 、H2SO4 、酒精在下列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

① 液态(纯净物)___________

② 水溶液_____________

回忆初中所学物质导电性实验,针对题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

Cu在固态或熔化时都能够导电,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

NaOH、KNO3 在固态时不导电,因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HCl、H2SO4作为液态纯净物时,全部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当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能够导电。

而蔗糖和酒精在上述情形下都不能够导电,因为二者既不存在自由电子又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