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葡萄月令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葡萄月令 教案第1页

《葡萄月令》教学参考

整体感知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说明文,介绍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一般。其实,倘若反复阅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相当别致的抒情文,其重心不在那些如同法则("令")的"知识",而在于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趣与情调。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漫、随意,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来组织文字。"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般特征,但本文将这一特征推向了极致。它看似没有章法,不刻意求工,实则体现了更高意义的严谨,显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境界和笔力。这是一种摆脱了起承转合的羁绊,真正做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无意为文的境界,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因此,本文的写法属于那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自然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展现着作者的胸怀、学养和志趣,既熠熠生辉,又摇曳多姿,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妙处。人们赞叹说:《葡萄月令》"将葡萄这颗小小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徐卓人《永远的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首句简明地点出了季节,接下来的"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儿声音。"随即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让读者进入一种沉静的心态,迎接葡萄的出场:"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一下子打破了前面的静谧,气氛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葡萄出窖的情景,譬如叶子的细微变化。三月,葡萄上架从准备到上架再到施肥,写起来也是事无巨细;接着进入四月,大段的文字只是讲了浇水;五月,作者由打梢谈到葡萄的"瞎长",由掐须谈到葡萄卷须的"甜味",随后漫延到葡萄的开花;六月和七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则是一笔带过;八月,葡萄"着色"的情景和下葡萄的过程,作者对此也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

至此,收获完葡萄后文章按说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忽然笔锋一转,"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荡开了一笔。经过十月的匆匆过渡后,又迎来了十一月葡萄的下架和十二月葡萄的入窖,还有"检查葡萄窖"的事情。

可以看出,全文虽然按十二个月来写葡萄的生长和收获过程,但有些月份详细些,有些月份简略些,有的甚至并不涉及葡萄生长周期的事情(比如一月、九月、十月)。这种张弛有度的安排,加上每个月份间醒目的空行,仍然属于"苦心经营的随便"的结构技巧。总之,这篇散文在平实自然的外表下蕴涵着深厚的情韵,是一篇高妙的写意之作。

问题探究

一、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

本文是一篇将散文之"疏"推向极致的佳作。它从一月顺序写到十二月,在整体上显得疏简、随意,通篇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简洁。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现的干净利落,所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它应该属于语"疏"而事"密"的那一类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间,其实弥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意味。

二、通过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篇散文的"疏"是一种高妙的表现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所谓"文如其人",正如有人评价汪曾祺:"他只顾勤恳地疏松着已经板结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营养的种子,坚信再多的灾难,也不能永远夺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