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5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5第1页

 《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水平。

2、 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 点拨与探究结合 读写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国学诵读:朗读"择善而从之"六则

二、导入:

  刚刚过去的2008,留给了我们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我们关注四川,我们关注那滋养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它,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汩汩清流;是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走近都江堰,一起去感受它博大的精神意蕴。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四、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文章有四部分组成,让学生用短语的形式把数字型的标题换成文字型。要求:短语结构相同,并体现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激动人心的都江堰,魅力无穷的水,冰清玉洁的人,贴近苍生的神。

  思路:堰--水--人--神

五、品读课文,局部探究:

  第一部分:听录音,朗读一、二段(要有感情)。

  问题1、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味道"在文中指什么?

  讨论明确:颓壁残垣、寒风呼啸、夕阳旷野所带给人的荒凉、沧桑以及深厚的感觉。

  技巧提炼: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应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及上下文,要对这些内容反复阅读,概括加工提炼形成答案,可借鉴原文词语,忌照抄原文。

  原则:词不离句。

  问题2、文章开篇,"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讨论明确:长城仅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它虽然规模宏大,但社会功用早已废弛;都江堰时间比长城早,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永久性的滋养了中华民族,它是一种灵动的文明。

  技巧提炼:这句话既是中心句,也是中心段,对中心段的理解应立足于整个第一部分,逐条概括归纳。注意,点要全,答题要有条理。

  原则:段不离篇。

第二部分: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描写了都江堰的水,在表现其"急流浩荡、奔腾喧嚣"的同时,还写出了它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特点:驯服 规整

作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都江堰的喜爱和对治水人的敬慕之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也为下文引出李冰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