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三 1.4数据的数字特征 教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三    1.4数据的数字特征  教案第1页

1.4 数据的数字特征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数学《数学3》第一章 4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数据的信息除用统计图、统计表整理和分析之外,还可以用一些统计量来描述,也就是将多个数值转化为一个数值,使这个数值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某些重要的特征,这个数值就被称为数据的数字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学习了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数字特征:极差、方差,并简单提及标准差.

  本节课首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复习上述统计量的概念,明确其计算方法.其次着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理解不同数字特征所表达的意义,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从而体会数学语言应用的多样性、简洁性,体会数学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上节课学生从"形"上反映数据信息,本节课从"量"上反映数据信息的数字特征,锻炼了学生有意识地从"形"与"量"两个方面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而且为后续学习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来刻画反映总体的数字特征、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概念早已植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初中八年级上下学期陆续学习了上述的概念,不仅可以用笔计算一些给定数据的上述统计量,而且学生对于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计算平均数、方差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但是学生在数字特征的掌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在这些数字特征的意义掌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上述数字特征的把握上精力分配上容易流于计算,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明确不同数字特征所反映的数据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标准差的学习有待进一步深化.

  此节课的学习将在教师问题情境的精心选择上,通过实际题目的的计算和问题回答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交流合作,配合教师的适时总结,不断完善学生对于不同数字特征概念以及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培养和锻炼能在具体的数据面前选用合适的数字特征来刻画数据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合理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统计相关问题,揭示其内部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