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 学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 学案(1)第1页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雨霖铃》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教学策略

  1.加强背诵力度:课前,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课后要求学生熟背默写。

  2.从词的章法入手,领会内容;从词的句法入手,领会句意。品味层次之美、语言之美。

  3.以"问题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把握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知识储备

  A.词的相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作者介绍

  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枯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

由于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因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