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湘夫人》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湘夫人》教案(1)第1页

湘夫人

一、赏析目标:

1.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赏析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1.《楚辞.湘夫人》同《诗经?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2.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 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