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黄河 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黄河  教案第1页

第二章 第三节 黄河

                   

  【课题】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重点)

  2. 说出黄河上游的主要水文特征。(重点)

  3.说出黄河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难点)

  【教学模式】释图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释图导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片段。通过观看视频,谈谈你们有何感受?

小结过渡: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首先,我们来学习黄河的基本概况。 视频欣赏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片段。

谈感受:含沙量大,气势磅礴,塑造华夏文明,决口泛滥,有功也有过...

视频与问题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自然的切入正题上来。

释图导学

探究概况

指图反馈

成果展示

一、释图导学探黄河概况

展示学习问题:读课本P45-46页段落与图2-3-5"黄河流域",结合课本读图要求设计新问题让各学习小组的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分析黄河的概况,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要求与操作步骤)

(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明确答案,并在课本图上做好标注,不明白的问题作好记录。

(2)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明确答案,指图落实。

(3)检查落实:教师展示课件图片,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予以矫正与补偿。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想一想: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和"海"分别指什么?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找出主要支流:湟水、洮(táo)河、汾河、渭河(支流泾河、洛河)。

4.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主干很明显地呈什么图形?

提示学生歌诀记忆: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过后进豫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是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和豫鲁,干流略呈"几"字形。

5.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与干湿地区。

6.结合课本32页图2-2-4,说出黄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强调:同学们学完了黄河的基本概况,你们在记忆时一定要图文结合,每记忆一个地理事物或知识点都要想一下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形成"脑中有图"的学习习惯,切不可脱离地图去简单机械的记忆。下面我们进行指图训练来验证你们的学习效果。

展示:黄河流域空白图(突破重点):

指图反馈与成果展示:要求各学习小组代表分别说出并在图上用指图杆指出以下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在地图上),其余学生予以矫正补充。

1、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指出河口与桃花峪的位置(依次描出上中下游)。

3、指出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支流泾河、洛河)。

4、由西向东(上游→中游→下游)指出黄河干流分别流经的9个省区。

5、由西向东(上游→中游→下游)指出黄河干流经地形区与干湿区。

教师适时予以点评矫正。

指图找共同:

通过指图你发现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分别是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把重要的地理事物标在课本地图上或者圈画出来)

1、青海省、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天上" 巴颜喀拉山脉。

"海"渤海。

黄河长度5464千米,长度、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6300千米)居第二位,但年径流量(661亿立方米)小于珠江(3338亿立方米),长江9513亿立方米。因此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源头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桃花峪(河南省)入海口。

3、共流经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几"字形。

4、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经干湿地区:半干旱、半湿润。

5.大致从西往东降水量的分布是:200mm、400mm、800mm,比长江明显少。

6.找出主要支流及位置。

指图与学习成果展示:依据黄河流域空白图指出并说出黄河的5个概况(落实在地图上),相互矫正补充。

讨论话共同:

共同流经的省区:青海省、四川省。

共同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 由于新版本的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过于简单,有必要根据地图进行适当的拓展与问题补充。

通过观察地图、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增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指图反馈可以让学生养成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的学习意识,改掉学生脱离地图去记忆地理事物的不良习惯。同时突破重点,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及时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