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1第1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能分析说明武昌起义很快取得胜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一)、武昌起义

1、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不断加紧侵略,甚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大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年财政收入的19倍。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厚颜无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激起了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