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精品《我们身上的尺》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精品《我们身上的尺》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量一量"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书P68~69页的内容 共几课时 5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4 教

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经历认识各种尺以及用各种尺进行测量的观察,进一步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特征。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3.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

点 重点:如何准确的选择测量工具,用各种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法。 教

源 学生经验:学生在本单元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学生尺、米尺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借助这些认知,可以顺利地进行本课的测量探索活动,况且学生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测量活动经验,又为本次实践活动做了方法策略上的准备。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皮尺、卷尺或其他尺,长方形纸。 预

计 1. 你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

2. 阅读书本P68~69,和父母合作,量出自己和父母的一拃、一步、一庹大约有多长。

自己的一拃: 父母的一拃:

自己的一步: 父母的一步:

自己的一庹: 父母的一庹:

3. 测量你正常走10步,量量大约有几米?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预设2分钟)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各种尺。

交流时让学生拿出各种尺展示并介绍它们的用途,再全班交流。(学生尺、米尺、卷尺)

2. 全班交流。

3.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

自主学习菜单:

(1)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量一量它的长度,然后同桌交换测量,看量得是否准确。

(2)把测量到的每条边的长度填在书上。

(3)仔细观察,你量到的长度,发现什么?

(4)任意把这张长方形的纸这一次,再打开,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5)你知道什么是一搾、一步、一庹,用什么尺来量比较合适?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活动,记录测量数据。

交流测量结果。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全班交流汇报。

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学生尺来量。

2.小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边长度相等。

3.学生展示已经折好的纸片。

4.学生汇报量出的折痕长度。

追问: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这张长方形纸方便吗?为什么?

小结:在测量时要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5.拿出预习本汇报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是多长,以及父母的一拃、一步、一庹是多长?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 用一拃估测课桌大约多长?用一步估测教室大约多长?

2. 再用合适的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估测正确吗?

3.量一量铅笔、圆珠笔、粉笔长多少?

4.到篮球场上,走10步,量量大约有几米;从篮球场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走了多少步,再量量大约有多少米。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板块一】

1.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成果。

2.全班交流。

3. 引入:尺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都用它们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我们今天就用尺来量一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量一量》。

【板块二】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

【板块三】

1.我们平时接触且用得最多的就是学生尺。说说学生尺适合量哪些物品的长度?

2.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边长度也相等。

3.你能否用这张长方形纸再折出一条线段?

4.量一量折痕的长度。

问:怎样折,折痕最长,是多长?

想一想,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这张长方形纸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5.说说一拃、一步、一庹分别表示什么长度?选用什么尺测量最适合?你的一拃、一步、一庹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块四】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