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12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12第1页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

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这一框主要是对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具体形态的介绍,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本框内容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教学中涉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再加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形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等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抽象而繁杂。同时本框内容对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做到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又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设计理念   "情境、体验、感悟、运用"是本框设计的最大特点。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注意使用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采用学生喜爱的漫画等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更具体、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的新课程理念。

  设计努力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在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过渡中完成,把时间和空间给予了学生,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很好地碰撞,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针对本框相似知识点较多的情况,采用了图表法,可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以知识框架形式呈现,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在资源的选择上,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把教材现有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较好地为教材内容服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节省教学时间和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