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时安排 授课教师 孙海洋 授课班级 八年一、二 预授时间 学情

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这也是他们进入初中后第二次接触的古诗,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教学

重点 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

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课时

目标 同教学目标

程 导语设计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二次备课 资料呈现

自学点拨

1、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2、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常建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诗歌《高楼夜弹筝》《客下》《塞下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整体感知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写无声,是古寺的寂静,更是诗人内心的"静境"。客观景致与作者感受到的禅思理趣巧妙融合。

  5:合作探究:

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语出本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有的本子作"竹径"。

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成语"万籁俱寂",正出自常建本诗"万籁此都寂"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