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整体感知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写无声,是古寺的寂静,更是诗人内心的"静境"。客观景致与作者感受到的禅思理趣巧妙融合。

  5:合作探究:

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语出本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有的本子作"竹径"。

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成语"万籁俱寂",正出自常建本诗"万籁此都寂"之句。 本课小结 这是一首题壁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通过描写寺院的清晨,逼真地再现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心向佛门的隐逸情趣。

布置作业 必作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选作

板书

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幽景致,令人忘俗。 教学

反思   这是常建的一首五律,写景优美,抒情浓郁,情景交融,写出作者纯净怡悦的精神境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是唐诗中的精品。教授前布置了预习,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课堂以诵读为主旋律,采用探究研讨式教学,挖掘课程资源,迁移学生能力,课堂效率高,收效好,但个别基础薄弱学生,仍然理解不深,需重点跟踪。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课时

目标

教学内容与

过程 复习提问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