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国论 学案(4)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国论 学案(4)第1页



《六国论》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2.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

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

  

学习要点

  1.作者及历史背景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号老泉(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教二子读书。嘉祐间(1056)携二子轼、辙至京师(轼、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仁宗殿试,同科进士及第。轼22岁,辙19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二十篇,荐于宰相韩琦,授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为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为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著作有《嘉祐集》。本文选自《权书》(共政论与史论十篇,此为其八)。

  战国时,秦于商鞅变法后日强,而六国由于因循守旧,政治混乱而相对衰落,在秦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只能纷纷割地求和终至灭亡。

  宋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梁、唐、晋、汉、周)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都归中央,将帅无自主之权,这样虽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衰颓。辽(契丹(古族名,古国名)东胡人所建国家,今辽河上游一带)、西夏(党项羌(羌,古族)所建之'大夏',今宁、陕、甘西北部)侵扰,宋军败多胜少,政治外交于是更软弱,'澶(chán)渊之盟'(澶渊,古地名,今河南濮阳县西北)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辽向宋索地(索晋阳(今太原)、瓦桥(河北雄县)以南十县地),无奈宋又加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西夏王李元昊上书请和,宋答应每年给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苏洵此文正是借论六国赂秦招致灭亡这一点(古人论史事不一定很全面,主要在于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六国灭亡在于赂秦',此不免片面),批评宋朝贿赂辽、西夏以求苟安的不当,主张任用谋臣奇才而奋起抵御外侮。此文文笔纵横恣肆、简劲切洽,是议论文之典范。

课文内容简讲

  1、课文共5段,可根据论证过程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1段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把它化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写法:开宗明义,正见胸有成竹;要点已定,可作论述依据。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第二部分(2-3段,本论)论证中心论点,从论证两个分论点来论述。

  第2段:论述割地赂秦之害:割地赂秦使秦获地比战攻更多,而欲望永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