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4 专题3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 学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4 专题3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 学案(1)第1页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知识梳理

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1)溶解度

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溶解的程度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有的溶解度很大,像NaCl、KCl、NaOH等,我们称其为 或是易溶物。有的溶解度较小,如CaSO4、Ca(OH)2等,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在0.01 g到1 g之间,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 物质,有的溶解度很小,像CaCO3、AgCl、AgS等,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01 g,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 物质。这几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2)沉淀溶解平衡

  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离子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形成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 时,即达到溶解平衡状态。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Ag++Cl-。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界限,习惯上将 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