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1例1、例2 。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