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 第三框 入乡随俗
苏人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 第三框  入乡随俗第1页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课题 第1课 第三框 入乡随俗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材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的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

1.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能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礼仪表达,既尊重他人,也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知识目标:

1.了解礼仪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知道和理解入乡随俗的重要性。

2.明确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教学难点

怎样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故事。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和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学生思考:

(1) 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

(2) 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点拨。

在西方,龙是罪恶、残忍、狡诈的代表,是最邪恶的魔鬼;中国人心目中的龙常常是神,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跟"龙"有关的词都是喜庆吉祥的,如龙风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在西方人眼中的狗是好的,如love me,love my doy,而中国人眼中的狗是坏的。如走狗,狐朋狗友,狼心狗肺......

3.小结: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入乡随俗。

活动一:入乡知俗

1.教师幻灯片展示:你都去过哪业地方旅游呢?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了解到该地的哪些礼仪习俗?

学生果堂上展示介绍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介绍自己旅游的经历以及在旅游目的地了解到的礼仪习俗。

2.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课堂展示适时点评、补充。

3.小结:

(l)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礼仪习俗。

(2)不同的礼仪习俗渗透着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包含着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感情,因此,入么随俗表达了我们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尊重。

活动二:入乡随俗

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暑假里,小明一家去海边游玩,租了一艘渔船,午饭时他们吃到了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海鲜。有一种鱼的味道特别鲜美,快吃完一面的时候,小明大声嚷嚷,让妈妈帮忙一起给鱼翻个身,妈妈连忙制止了小明的话,并跟船家道歉。

学生思考:从入乡随俗的角度思考妈妈为何要制止小明?你还知道哪些乘船的礼仪或者习俗?

2.教师点评:苏州中旅国际旅行社领队周颖霞说:"入乡随俗就是一种文明。尊重他人习俗,才能受欢迎。"

3.小结:入么随俗'能真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

4.教师追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5.小结:我们要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

6.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入乡随俗呢?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具体做法吧。

例如,穿一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

7.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吸取了上次去甘肃的教训,这次小明打算在去泰国旅游之前做好功课......

提问:你有什么需要提醒或建议小明的吗?

8.教师播放视颇:泰国游注意事项。

9.小结:主动学习、掌握对方的礼仪习俗,可以让我们避免无心之错。

活动三:入乡随俗

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话题

话题1:播放视频----老外闯红灯,入乡随俗

话题2:俗话说:"宁可伤身体,也不能伤感情"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点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课总结:

入乡随俗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文明,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了解、尊重、适应、王动融入当地的礼仪习俗,做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