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7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4.1导学案
部编2017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4.1导学案第2页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探究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探究活动三:尊重他人的做法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

  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

  探究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

  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