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 学案(2)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 学案(2)第3页

子,作简要分析。

  (1)外貌描写

  "隆然伏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描写

  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

  (2)①仅用几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语精而意丰,使郭橐驼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记述人物语言,庄谐杂出,表现出了生动的橐驼形象。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也为下文揭示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

8.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

【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这篇寓言兼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理百姓同种树一样,不能过多地约束限制,要给人民以自由生存发展的空间。政令过多、过繁、过细,看起来好像是关心爱护百姓,实则是百姓的灾祸。文中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二、写作特色

1.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2.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