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 朝鲜战争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  朝鲜战争 (学案)第3页

  披上合法外衣。

  ②[阐释] 中国派出部队入朝参战采用"志愿军"的名义,是出于国际战略全局的考虑。采用"志愿军" 名义而不是以国家正规军的身份出兵,是为了争取朝鲜战争的地方化,使其不至于成为中美两国之间乃至世界性的全面战争。

  ③[思考] 在长达33个月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战争中,中国以弱抗强,竟然能够坚持到底,且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令世人刮目相看?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作战能坚持到底,且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说明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点拨]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长期封锁不利于中国统一和外交事业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发展,威胁到中美两国的利益,两国关系才走向解冻。

主题一 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核心必记]

  1.从战争背景来看:是冷战的产物,即两极对峙在亚洲的重要表现。

  2.从战争的过程来看:从内战发展到国际性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3.从战争结果来看: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南北分裂,这是两种势均力敌的社会制度的较量。挫败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等社会主义的力量,使中美长期敌对,加剧了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史料印证]

  材料一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解读:材料一从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的起因。从这个角度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 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