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2第3页

  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尚未发动就被镇压。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月下旬孙中山回国,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止《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进行护法战争。

  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陈炯明发动叛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问题情境1: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阅读上面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板书)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师生互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是企图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的。但是,这些方案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这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政治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逐渐提出了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

  合作探究:三民主义思想提出的背景包括:

(1)民族危机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