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  学案第2页

  人。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平生多诗作。长于古体,语言通俗,并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倡导"诗界革命"。著作除《日本国志》外,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2.背景资料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自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潜心诗歌创作,结成《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人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言,他能清醒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

  3.文化常识

  《人境庐诗草》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收录了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00余首诗,内容提要分十一卷,书名取自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

  《人境庐诗草》是其扛鼎之作。诗集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举凡咏政颂史、家国境况、朝野新闻、时事述评、四海名胜、五洲风情、田园情趣、民俗乡音、追古念旧、怀乡忧民、治学兴教、题赠酬答,乃至道场佛事、年景预测等无不涉猎,其取材之广博堪称历代之最。

  《人境庐诗草》集中反映了黄遵宪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闻见录。是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文化桥梁,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切中时代的脉搏。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