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核心必记]

  1.第一阶段:1914年。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同盟国占据主导地位。

  (1)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战。

  (2)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2.第二阶段: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

  3.第三阶段: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

  [史料印证]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新编世界近代史》

  解读:材料一反映出战争第一阶段中马恩河战役的影响。马恩河战役使德军西线攻势受挫,被迫转入阵地战;同时东线的开辟迫使德国分兵两线作战,因而"施里芬计划"破产。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新编世界近代史》

  解读:材料二表明德国在1915年注重东线作战,但战争并未出现转机。

材料三 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