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9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9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答案】D

一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名称 纲领 含义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获得民主权利的愿望。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5.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临时约法》:确认主权在民,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正确。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社会革命)。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5.影响: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