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一课时)第2页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