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Word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Word版第2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世界本原问题,关于世界的来源,西方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中国人认为是神灵创造了世间的一切,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认识的,我们本节课来共同探讨、学习。

  板书: 世界的物质性 环节一:阐释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学案知识目标学案上给出四个:

  ◇准确把握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

  ◇区分马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理解并学会运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中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并学会运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本课的难点是:区分马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你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哲理来反驳他的观点。

   环节二:学生展示探究,教师引导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根据课前各小组长交叉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反馈,以及教师上节课深入小组讨论参与大家讨论发现,学案中4和6两个问题以及达标检测完成的较好,答案基本形成一致。

  根据上节自主课分配的小组展示任务(多媒体出示展示任务和次序),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展示探究,没有分配到展示任务的小组负责补充、质疑、概括总结。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规范一下各小组展示的答案,咱们就剩余四个问题重点进行课堂上的展示探究。

  

  好,各小组都规范了各自答案,首先请第1组展示第一个问题:举例说明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组发言人举例说明)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引导学生力求从地理学、生物学、生活实例多角度得出:神创论、上帝创世说都是虚无缥缈的假话,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

  

  下面请第3组同学展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第三组发言人展示。

  设问:还有没有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联系学案知识拓展内容生成新问题: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多媒体播放微课《一棵树值几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则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达成知识目标三◇理解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接下来请第5组同学展示第三个问题:如何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5组同学课前在黑板上提前展示,联系第一单元第二课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展开讲解)

  设问:听完5组同学的讲解还有没有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

  ---(目的1引出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教师举例讲解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

  举例:咱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马克斯这个人还在不在?(学生答:不在)但是马克思主义还在不在了?(学生答:在)对,马克思主义依然存在。进一步设问:"那么,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哪个是客观存在?哪个是客观实在?"--对,马克思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精神。由此我们区分出来:

  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2."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达成知识目标一◇准确把握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

  - --(目的2引出区分马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教师进行讲解:哲学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一一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③二者的关系看做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同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动物与具体的某一种动物:猫、狗、老虎、大象等。达成知识目标二◇区分马哲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接下来请第7组同学展示第四个问题: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第7组同学课前在黑板上提前展示,上黑板讲解。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设问:听完7组同学的讲解还有没有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

  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正面反面论证了生产方式这个角度。我提一个问题:关于地理环境这个因素有没有同学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如中国是大河文明,西方临近海洋是海洋文明;地理环境说到底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基本条件是三大因素:光照、空气、陆地等等。

  教师:通过对第四个问题的探究,我们得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这也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达成知识目标三◇理解人类社会的的客观物质性

  

  下来请第9组同学展示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结束展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