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词语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词语第3页

  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对介词的考查,主要一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

【备考园地】

一、 熟语类型

  1.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半吊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穿小鞋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2.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

  3.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事实胜于雄辩等。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4.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年:(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

  二、词语辨析

  1. 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