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二)句子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二)句子第5页

(二)句子

[解题指导]

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的理解、运用句子的能力有如下要求:

1、能读懂结构复杂的长句,把握语义;2、能够辨析不通顺的句子,并加以改正;3、能够做到语言清晰、连贯;4、能够根据表现方法、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

同时在"现代文阅读"部分中提出有关对语句的要求有:

1、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2、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

复习时要注意:一、从语法方面来说,要掌握好句子的结构,能把长句的主干找出来。能识别修改病句。二、能准确判别单复句。会划分复句的层次,多层复句会划分到第二层就可以了。能把复杂单句改写成复句,能把几个句子组合成复杂单句。三、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特别是含蓄的句子,利用比拟、象征、双关等手法来表达的句子。在整段整篇的阅读中,还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全段乃至全篇的意思来理解句子。对于能点明或暗示中心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作用的起始句、过度句、终结句等尤其要多加领会。四、为了适应表达的需要,能在保持句子原义不变的前提下变换句式;陈述句变疑问句、祈使句,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以及被动句、把字句的变换等。五、在表达上能把句子说得基本得体,回区别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特点,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说话,根据不同的对象说话。六、注意语句的连贯,句与句之间在意思上要相承接,语气要贯通,语势要顺畅。会把几个句子按合理顺序组合成一个段落。

以上是复习句子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点,也是命题常涉及的内容。

一.病句辨析及修改

1.病句的种类

词语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逻辑语病;修辞语病。

(1)词语使用 不当

①同义词混用:

因词义轻重不同而混用,如"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严肃斗争,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积极投入到生产中来了。""斗争"是对敌人而言,语意太重,应改为"教育"。

因使用范围不同而混用,如"这些书籍都是介绍现代高科技的科普读物,他文化太低,怎么看得懂?""书籍"是对书的总称,应改为书。

因褒贬色彩不同而混用,如"你这次当选为班干部,应该好好和同学们混在一起,以便于开展作。"

因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如"你们老人病了半年,你再不回去看看,万一逝世了,面都见不了。"

②词性误用:

名词误用,如"班集体这次荣获书法比赛团体第一名,我们都感到荣誉。"动词误用,如"他上次说这回有意外之喜,还真的有了呐,他话真验证。"形容词误用,如"黑木嫂很惭愧自己自私自利没有帮助老王,决心补偿补偿,把自己的大锅借给老王。"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误用,如"今天,我们工作这一段围墙,争取天黑以前完成。"

③虚词错用:

如"你怎样不把这件事搞清楚,几回来了呢?"

"我们班的集体力量从这件事情上完全体现出来了。"

"他既然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还帮王大爷清扫了屋子。"

"因为今天下雨,因此运动会推迟到下周进行。"

④数量词作用不当:

如"陈华和赵睿俩个人是我们厂里的骨干,这二件事情还是让他们去做吧。"

"公司实行了新的物资管理制度后,材料耗费量减少了一倍。"

"这栋楼房二层楼将优惠销售,购买的人很多。"

⑤生造词语:

如"这段绯蓝的布料真好看,想来应该是很好卖的。"

"你的话含讥射人,哪能不受到群众的批评呢?"

"这篇文章语言优蓄,写的不错,但没几个人看得懂,实在遗憾。"

⑥成语误用:

如"解放前,这里水灾旱灾不断,又加上战火横烧,活着的人已经很少,真是生不如死呀!"

"他们几个人铤而走险,终于攀过悬崖绝壁,来到这片开阔地带。"

"他上课的时候精神涣散,根本没有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

"这群旅游者望穿秋水,发现瀑布后面竟然还有很大一个洞穴。"

(2)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如"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排除了这十几个隐患,保卫了防洪大堤。"(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小李来到火车站,刚放下行李,清洁工打扫地面,又把行李提了起来。"(不该省的主语省去了)

②谓语残缺。

如"他们在礼堂大会,我们几个人并不准备参加这次会议。"(遗漏了"开"字。)

"社会主义建设有理想、有文化的大批青年出现,是成功的前提。"(遗漏了"有"字。)

③宾语残缺。

如"你们要尽量完成党组织交给你们的探听敌人的情况。"(因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复杂而遗漏宾语。)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问题,是当前应该认真对待。"(起用不同句式表达,造成缺少宾语。)

④修饰成分残缺。

如"这是组织的事,所以必须交给组织去办理。"("组织"缺少定语。)

"全校师生明天上午八点钟准时集合,不得有误。"(缺少地点状语)

(3)搭配不当。

①主谓不搭配。

如:"我县教师队伍比10年前扩大和提高了。"

"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去克服,千万骄傲不得。"

② 动宾不搭配。

如:"局党政领导组织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先进经验。"

"我们还需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③ 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不搭配。

"他一天就背下了三十个英语词汇。"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热火朝天地复习功课。"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他怎样把病历写的完整、清晰、条理。"

"不管天王老子犯了法,我们也要依法惩办。"

(4)语序不当。

① 多重定语顺序不当。(正确顺序应为:表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指示代词+表数量的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性质的名词。)

如"他是有三十年教龄的一位我们学校里优秀的老教师。"(错误)

"所有的这些科学界伟大的有着丰富经验的科学家都是千秋万代求知者学习的榜样。"(错误)

② 多重状语顺序不当。(正确顺序应为:表目的或原因的+表时间的+表处所的+表语气、范围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词短语+表状态或程度的。)

如"巨大的石块经震动沿着山坡向村子里迅速地滚了下来。"(正确)

"年老体弱的他为了生活不得不一大清早顺着小溪仔细地寻找着赖以生活的野菜。"(正确)

③ 定语、状语错位。

如"为了办好这次运动会,我们要坚决发挥全校师生的充分的积极性。"

"我们要注意征求群众的广泛意见,不搞独裁。"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④关联词位置不当。

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尽管我们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

⑤并列成分顺序不当。

如"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要我们去发现、解决和分析。"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已经分别同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了解决澳门、香港问题的协议。"

(5)结构混乱。

单句杂糅。

如"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止咳祛痰片,他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复句杂糅。

如"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6)逻辑语病。

①重复使用导致不合事理。

如"为了防止他不再犯累世的错误,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谁也不能否认鲁迅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②前后照应不周造成语言不严密。

如"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够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纯洁、坚忍和品质高贵。"

③偷换概念造成前言不搭后语。

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马列主义之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变了面貌。"

"办事只凭经验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这种经验主义。"

④主体与客体倒置。

如"故乡发展的情况对于我是十分熟悉的。"

"我对跳远是再容易不过的了。"

⑤划分标准不一。

如"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遵守法律。"

"饲养场的家禽、鸡、鸭、鹅的数量猛增。"

⑥语意自相矛盾。

如"我们几个人都没有搞过文艺创作,老李虽然写过几篇小说,但写戏还是第一次,不过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虽然我们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但这件事并不复杂,我们几个人是完全能够办好的。"

"多年来,我们都在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除了个别时候有铺张浪费现象外,我们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错。"

⑦强加因果关系。

如"人越多,生产出来的财富就越多,因此不必要控制人口增长。"

"这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因而数学学得不够好。"

⑧否定不当

如"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但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没有不是不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⑨一面对两面

如:"能否坚持做到一拼到底,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前提。"

"对错误行为不进行严厉的批判,是革命能不能成功的重要一环。"

(7)修辞语病。

①累赘繁冗。

如"我们在困难面前应有足够的信心,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对付困难。"

"这是一个非常火红的年代,什么东西都那么吸引人。"

"我们眼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首先解决这里人民的用水难问题。"

"看着书桌上付梓印刷的《论学习》一书书稿,他心中颇有几份感慨。"

"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少则几千字,多则数万字,大多平均在五六千字左右。"

"学习科学,作为一门以专门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现象和规律的新兴科学,在我国是1987年6月诞生的。

②语气失当。

区别下列一组句子,选出语气最委婉的一句:

A.你把学校的课桌损坏了,应该受到严肃处理。

B.你把学校的课桌损坏了,受到处理罪有应得!

C.你把学校的课桌损坏了,受到处理是应该的。

D.你把学校的课桌损坏了,不受到处理,行吗?

③句式欠当。

如:"王科长发现小王做事不够认真,把小王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是一件发生在十年前,有二十几个人死伤,震动了整个华南地区,引起上级领导重视的惨痛事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他们无时无刻不忘批评那些偷工减料、坑害老百姓的腐败行为。"

④表义歧解。

如:"前往国外考察的几个公司的经理对这次出访都感到满意。"

"在华威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李明的爸爸这次也被推举参加人大代表的竞选。"

⑤滥用修辞。

如:"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二.辨析语病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可仿造"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可发现多了一个"的"字,应将"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前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后句"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三.修改方法。

1.增添词语。2.删去词语。3.更换词语。4.调整语序。5.更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