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第3页

  师:什么是圈地运动?课本P30"历史纵横"有一些介绍。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完,教师设问)英国的地主们为什么纷纷圈地?(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因为当时广阔的殖民地使英国呢绒出口剧增,呢绒用什么纺成的?羊毛!所以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以获取更多利润,英国的气候也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师:圈地运动有什么影响?(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圈地运动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地主、资本家把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出去,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资本、原料,可谓一箭多雕。然而由于农民并不情愿,所以这个过程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历史上生动地称之为"羊吃人"。不过我们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水平之高--足以为数百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一定意义上讲,圈地运动的本质是消灭农民,这种消灭不是肉体上的消灭,而是身份上的消灭。从地主角度来说,不是出于善意目的,但从历史角度来讲,促进了社会进步。(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劳动力"栏:中国:小农经济,农民局限于土地上,劳动力不自由;英国: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师:下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技术"这一要素。(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生(可能回答):中国古代技术发达,有四大发明;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

  师(追问,启发引导):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明朝中后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人所共知,然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到英国工场手工业那样的规模了吗?没有!由于封建制度及观念的束缚,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没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阻碍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而当时的英国由于很早吸收了欧洲大陆的先进技术且不断积累,手工业发展迅速,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细腻。比如当时生产一根针就需要十八道工序。分工细有什么好处?(学生沉思不语)分工越细就会为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技术"栏: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但没进入手工工场时期;英国:工场手工业长期积累,技术发达,规模大,水平高)

  师:下面我们请第四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市场"这一要素。(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可能回答:中国古代没有市场或市场狭小;英国海外市场广大)

  师(追问,启发引导):中国古代有没有市场,肯定有!毕竟人们生活需要商品交换,需要市场。但中国古代国内市场大不大?不大!为什么不大?(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由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商品化程度低,导致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国外市场呢?大不大?(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海外市场也相对较小。而英国呢?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有广阔的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广阔的海外市场导致英国的商品供不应求,迫切需要技术革新以促进生产,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所以,市场的驱动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市场"栏:中国:缺乏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较小;英国:广阔海外殖民地提供广阔市场,使产品供不应求)

  师:最后,我们请第四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制度"这一要素。(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可能回答:中国是封建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师:制度问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讲比较抽象。下面我们用几则史料来具体分析一下。(幻灯片显示)

  材料一: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大国崛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