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国家财政》讲稿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国家财政》讲稿第2页

  始看的航母工程,还有很多,比如青藏铁路耗资262亿元,南水北调5000亿元,西气东输1400亿元,西电东送5265亿元,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都是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个体愿不愿意投资啊?

  生;不愿意。

  师:(ppt 11)那个体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就严重不足,所以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资源的聚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所以黑板的第二个答案也是对的。

  师:3、(ppt 12)材料中提到的什么财政政策啊?

  生:积极的财政政策

  师:好,我们来看他的答案,对不对啊?

  生:对。

  师:他又说,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才是平稳的呢?(ppt 13)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子昂等,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大不大啊?

  生:不大。

  师:对,但也存在。那么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ppt 14)经济发展滞缓,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手里没钱,买不起东西,不敢消费,导致需求不足,供给相对就多了,东西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就会降价,全社会的物价都下跌,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相对给员工的工资就少,更严重的会造成大量失业。这时,我们就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具体就应该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让社会上流通的纸币躲多起来,让老百姓手里有钱去消费,进而刺激总需求,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轻哼,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相反,(ppt 15)如果社会总供给小鱼社会总需求时,经济发展过热,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这时我们就应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具体应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回收一部分社会上流通的纸币,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降温",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这里是本节课的难点,刚才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在探究案的第三页吧!(ppt 16)我们看新课归纳这个表格,对比一下两种财政政策。在经济滞缓时,要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以促进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要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一句话概括--"逆风向调节"。

  师:那么,除了财政政策,国家还有没有其他的经济调控手段了呢?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区分一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pt 17)首先,它俩的含义就不同,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给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它俩具体的实施内容也不同,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税率的变动,发行国债,制定保护价收购粮食等。而货币政策是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而货币政策是央行直接指定的。它俩的共同点都是经济建设,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师:好,探究一三个小问的答案都没错,给我们三位同学掌声鼓励,再接再厉。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财政的三个作用,那遇到具体的材料应该如何判断区分呢?我们找个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方法。(ppt 18)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探究二:(ppt 19)财政收入和支出。同样,先仔细阅读问题,分析材料,独立思考2分钟,有想法后组内交换意见,形成最佳答案,板演或者口头回答。

  生:思考,讨论,板演

  师:好了,讨论到此为止,我们的同学已经把答案都展示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问,我国的财政收入来源有什么?他的答案是: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对不对啊?

  生:对。

  师:我们简单把他们叫做"税、利、债、费"。(ppt 20)我们看这个柱状图,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哪?

  生:税收

师:也就是说,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来源。而财政收入的经常性收入是不包含债务收入的,只有税、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