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品德下册 第五课导学案
七年级品德下册    第五课导学案第2页

A、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7、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应该包括( D )

①物质生活的改善 ②精神生活的充实 ③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④生态环境的改善 ⑤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现在农民感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这表明(B )

A、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C、我国农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D、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消除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D )

A、使每个公民吃饱穿暖 B、实行行业保险制度

C、保护环境,实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小梅家2010年总收入40000元,食品消费支出9000元,年底还能存款10000元,小梅家2010年度的恩格尔系数是 ,他家的生活达到了 阶段。( D )

A、22.5% 富裕 B、50% 温饱 C、45% 小康 D、30% 富裕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简要概括过去人们传统的拜年方式是怎样的?

答:以往去拜年,登门谒长辈、团拜慰同事、互相拱手作揖,说些"吉祥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祝福语等。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拜年方式有了哪些新变化?

答:现在拜年:电子贺卡道恋人、上网访朋友,电话嘘寒暖、短信传问候,图文传情表心意、可视电话报平安;等等。

(3)辛勤的父母为你操劳了一年,过年时,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给他们拜年?你最想说的问候语是什么?

答:例如:磕头。祝爸爸妈妈健康平安。

 12、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许多新词语的诞生、传播,无不记载着20年变迁的轨迹。例如,过去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吗",而现在,这一问候语在年轻人中却很少听到了,取而代之是"你好"、"好久不见了"、"最近在哪高就哇"、"忙吗"、"hello!"等等。

(1)除了问候语以外,你能再列举几条其他方面的新词汇吗?

答:例如:反映新时期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词汇有"股份制""经济软着陆""钟点工""一国两制"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词汇有"上网""克隆""数字化电视"等,反映现代生活的词汇有"绿色食品""触电""女汉子"等,涉及教育战线的有"希望工程""素质教育""扩招"等,反映某种时尚生活的有"刷卡""酷""超市"等。

(2)这些新词汇的普及运用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①这些新词汇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关系。②新词汇的流行与国家发展速度、开放程度的关系。③新事物的出现与人们观念的变化,表明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高。

 13、(1)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图中四代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答:①四代人的生活变迁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发生这个变化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2)你认为我国人民生活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一种什么水平的小康?

答: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三)实践探究题。

 14、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思想品德》活动课时,对李大妈家进行了社会调查,张为同学将调查情况列成下表:

(1)请你帮他们完成调查图表中空格部分。

(2)对照小康标准,2000年李大妈家还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与1980年相比,2000年在哪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答:①蛋白质人均日摄入量;恩格尔系数;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尔系数;教育娱乐支出比重这些项目还没有达标。②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人均面积;蛋白质人均日摄入量;恩格尔系数;都有较大的进步。

(3)你觉得李大妈家中的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怎样才能实现这些变化呢?

答:①我觉得李大妈家中生活的变化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精神生活进一步丰富多彩等。②实现这一变化需要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