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四年级下(2013审)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导学案
人教版(新) 四年级下(2013审)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导学案第2页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课本91页例题2,并完成以下问题:

1、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 哪个队成绩好?如何比较?

3、列式解答:

男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

女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

17<19,所以女队的成绩好些。

(三)、课堂小结--怎样求平均数?

(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求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比较。

【巩固练习】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说说理由。

(1) 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 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 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2、课本92页"做一做"1、2题。

【拓展训练】

小梅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她想要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那么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 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适时辅导。

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数比较公平。

平均数不是每个人真正捐款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合并再平分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