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岳麓版)第3页

主

容 农

业 农庄成员有一定的自留地和牲畜;垦荒、种玉米,将农机卖给农庄 扩大农庄自主权,降低收购指标,提高价格,放松副业限制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经济:重点是重工业,承认企业独立,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

政治:提出"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工

业 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企业调整部分工资权力,"物质利益原则" 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结果 取得一定成效;但没突破原经济体制,只是局部调整 取得一定成效;没突破原经济体制,后与美军备竞赛,经济全面滑坡 导致苏联解体 启示 改革不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的原则;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原则;注意农工商的协调发展;市场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五、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苏联大搞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英国) 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工业化

道 路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 业

制 度 农业集体化 资本主义大农庄 经 济

体 制 市场经济体制 政 治

制 度 苏维埃体制、一党制、终身制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 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实质 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满足战争需要,并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高度计划单一的公有制、行政手段来发展经济 单元检测

1、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2、"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它得以深入的根本推动力

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来源之一

3、某班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