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

  (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从大沽口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打击侵略者。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影响

  (1)《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想一想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的经济手段主要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掀起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

  提示:政治上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经济上的实业救国;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

  3.怎样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提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4.你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提示:(1)进步性: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要求,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2)局限性:"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的警惕;"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色彩。

5.你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