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第4页

  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3.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德,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三、"巴尔干火药桶"

1.争夺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巴尔干半岛的状况是:一方面,罗马尼亚等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欧洲列强趁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中,俄国曾以援助斯拉夫人为由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以本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2.萨拉热窝事件

关于"一战的爆发",同学们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学过,教师可让学生简要概括引起战争的导火线事件和大战爆发的情况。

学生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是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开枪打死。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情景再现:1914年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直接导火线。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于扩张的主要